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诗之艺与艺之诗”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圆满落幕

9月12日至14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诗之艺与艺之诗”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艺术学院主办,内蒙古艺术学院北疆艺术研究院(北疆艺术研究基地)、科研处、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联合承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文艺理论研究会协办,《文艺研究》《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研究》《艺术百家》《艺术学研究》《艺术探索》《艺术评论》《艺术工作》《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吉林艺术学院学报》《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艺术学探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理论专家及青年学者齐聚北疆,共同探讨“诗与艺”的深度交融。此次会议紧扣新时代文艺政策,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前沿趋势,深挖北疆特色文化资源,为艺术学学科建设及艺术理论研究者搭建了兼具全国视野与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开幕式上,内蒙古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艳教授致欢迎词,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心峰教授分别代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致辞,开幕式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副院长高鹏教授主持。
主旨论坛分上下半场,分别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艳教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艺术百家》主编张超研究员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梁玖教授和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谢仁敏教授评议。
北京大学彭锋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夏燕靖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廷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心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张晶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田川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法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梁玖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主编李修建研究员,内蒙古文史馆馆员、内蒙古“北宸”智库专家、内蒙古艺术学院李树榕教授,从古典文本解读、美学精神阐释、跨文化比较、学科建设及区域文化等维度,深入剖析诗与艺术的内在关联,专家们的观点碰撞为参会学者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发。
本届年会设计了七场主题论坛。在各论坛发言环节,参会学者从理论根基、精神内核、文化视野、实践转化、学科跨界、时代创新、地域特色七大维度,围绕“诗与艺”的边界与归属、艺术精神与诗意追求的内在契合、AI+数字艺术教育、艺术的跨门类传播、草原画派的诗意转译等内容展开研讨,聚焦前沿话题,立足地域特色,覆盖多元维度,为构建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了全新活力。
主题论坛一围绕艺术的诗性本质及其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诗性的,这一本质与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相统一。面对数智化浪潮,艺术面临身体经验的数字化抽离、笔墨意象的数据化消解等困境,而诗性可以成为对抗异化、重塑真实的重要资源.
主题论坛二 | “诗意追求与中华美学精神、艺术精神”现场
主题论坛二聚焦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诗性智慧。学者们从“形神论”、“写意”、“诗言志”、“诗画一体”等传统概念出发,探讨了中国艺术理论重感性、重直觉、重超越的精神倾向,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主题论坛三 | “跨文化之中西诗性及诗意比较”现场
主题论坛三围绕“中西诗性比较”展开跨文化对话,学者们从理论阐释与当代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内容涵盖文艺复兴知识考古、言语媒介与文学经典建构、自然审美演变等理论议题,同时关注数字时代诗歌对话、戏剧诗性空间和艺术虚实观等创新实践。论坛通过多元视角呈现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推动跨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主题论坛四深入探讨了艺术的诗意追求与表达方式。学者们以苏轼的诗画融合理论、汉诗的“力的结构”、戏曲的“剧诗”理论等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意表达方式,及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实践价值。
主题论坛五专门探讨了诗与各门类艺术的融合。与会学者从诗乐交融、古诗词演唱体系的诗性逻辑、动画创作中的诗性思维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诗与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主题论坛六 | “科技、艺术与诗:新时代戏剧影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现场
主题论坛六聚焦“科技、艺术与诗”主题,探讨AI时代戏剧影视学科的创新路径。学者们深入研讨了AIGC动画、生成智能剧场、算法叙事等前沿议题,分析了数字技术对创作范式、教育模式和审美标准的颠覆性影响,为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学科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主题论坛七聚焦北方与北疆文化的诗性表达。学者们通过研究二人台、北疆音乐、内蒙古电影、草原画派等艺术形式,探讨了地域文化如何通过诗性转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为地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本届年会的闭幕式由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教授主持,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李新教授作学术总结,全面回顾了本届年会的学术成果与理论突破。
闭幕式举行了参会青年学者论文颁奖仪式。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艺术学院葛丽英教授介绍了“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青年学者新锐论文奖”的评奖规则并宣读获奖名单,年会特邀嘉宾为获奖青年学者颁奖。
青年学者奖项的设置,既是对青年人学术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肯定,更为中国艺术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了青年活力,推动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薪火相传。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下一届年会将由广西艺术学院承办,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谢仁敏教授代表学校发言,表示将延续本届年会的学术精神,继续推动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届年会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浓浓的诗意情怀中圆满落幕。年会紧扣“诗之艺与艺之诗”的核心主题,锚定新时代艺术学理论的创新方向,既为与会者留下了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启示,也为艺术学学科各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动能。
来源:内蒙古艺术学院